我省出臺12條措施助力文旅產業高質量發展。(本報記者呂傳泉攝)
本報3月14日訊 伴隨著春天的來臨,以省會濟南為代表的山東文旅也將迎來一個發展的春天。近日,我省印發《關于促進文化和旅游產業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措施》(以下簡稱《措施》),推出12條措施,推動文化和旅游產業融合發展、高質量發展。其中提出,推行國有景區“三權分置”改革,實行國有景區所有權、管理權、經營權分置,推進國有景區“管委會+公司”管理運營體制改革,2021年3月底前選擇6家國有5A級旅游景區進行試點,6月底前全面推開。
《措施》提出,我省將成立景區發展聯盟,建立重點景區聯動機制,在省會、膠東、魯南三大經濟圈內率先實現信息共享、客源互送、門票互惠。提高文化和旅游在經濟社會發展綜合考核中的權重,細化文化和旅游考核辦法。提升“好客山東”品牌影響力,探索“好客山東”品牌授權使用、市場化運作,符合條件的企業、產品可免費使用,形成“好客山東”品牌體系。統籌省級宣傳文化旅游發展資金,整合16市文化和旅游宣傳資源,創新開展聯合推介。整合各地優質資源,做大做強“領航型”骨干文化和旅游企業,征集培育“一帶一路”文化和旅游產業國際合作重點項目。
我省將實施文化和旅游消費促進行動,每年舉辦“山東文化和旅游惠民消費季”“山東人游山東”“好客山東賀年會”等活動。實施文化和旅游消費惠民政策措施,落實財政補貼政策,實行淡季旅游景區門票特惠政策,建立美景山東、康養山東、演藝山東、游學山東、美食山東、樂宿山東、歡樂山東、好禮山東等八類要素型優質產品名錄,到2022年培育20個左右節會品牌。
我省將建設康養旅游發展高地,在黃河沿線、優質海岸線、特色湖區山區、溫泉集中地帶等,建設一批高端健康體檢、醫學美容、養生護理、醫療保健等健康旅游項目,到2022年全省建成50個左右具有示范引領作用的康養旅游基地。實施長城、大運河、黃河國家文化公園(山東段)建設工程,建設黃河文化旅游帶,申請創建黃河口國家公園。積極對接國家戰略,結合編制“十四五”規劃,謀劃一批重大文化和旅游項目,爭取納入國家規劃。建立省級重點文化和旅游項目庫,實施動態管理。2021年組織申報新一批國家文化產業示范基地,創建第一批國家文化產業和旅游產業融合發展示范區。
此外,我省還將推動鄉村旅游提質升級,實施鄉村旅游精品工程,開展“千村景區化”培育行動,到2022年打造景區化村莊1000個、鄉村旅游重點村100個、文化旅游小鎮100個,到2022年全省三星級旅游民宿達到500家以上。同時,進一步激發夜間消費潛力,城市主題公園、主要景區景點和具備條件的文體設施要根據公眾需求延長夜間開放時間。到2022年,認定60個省級夜間文旅消費集聚區,爭創10個國家級夜間文旅消費集聚區。在產業智慧化建設方面,開發建設新一代沉浸式體驗型文化和旅游消費內容,并制定智慧旅游項目分類標準,推進文化和旅游資源數字化,打造一批智慧旅游目的地。
新聞熱點
新聞爆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