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2月18日,省委、省政府公布了2017年度泰山產業領軍人才名單,共有175人被確定為泰山產業領軍人才,山東奔速電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李長明、山東希格斯新能源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周震2人入選,其中李長明入選戰略新興產業創新類泰山產業領軍人才,周震入選科技創業類(國內)泰山產業領軍人才,截至目前,萊城區共有3人入選泰山產業領軍人才工程。
據了解,泰山產業領軍人才工程是省委、省政府實施的重大人才工程。泰山產業領軍人才突出服務產業發展導向,重點支持企業、園區、產業基地等引進培養從事產業技術創新、科技成果產業化和產業技能攻關的領軍人才或團隊,計劃到2020年,遴選1000名人選及團隊,省財政部門給予每名人選50萬元至600萬元經費資助。泰山產業領軍人才共分為高效生態農業創新類、傳統產業創新類、戰略新興產業創新類、現代服務業及社會民生產業創新類、科技創業類(國內)、科技創業類(海外)與產業技能類等7大類。
李長明:“一帶一路”上的萊城“標桿”
山東奔速電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李長明,畢業于西安交通大學,兼任山東建筑大學客座教授、碩士生導師,先后榮獲萊蕪市嬴牟產業領軍人才、萊城區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等榮譽稱號。此次入選泰山產業領軍人才,是2017年他獲得的第三項省級獎項,此前他已先后獲得山東省富民興魯勞動獎章、山東省發明創業獎一等獎,這些獎項的獲得即是對他本人的認可,同時也將推進企業的跨越發展。
自創辦山東奔速電梯股份有限公司以來,李長明帶領公司科研團隊研發出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7米/秒高速電梯,并取得2項國家發明專利、14項實用新型專利、4項省級科技成果,其中,新型高速永磁同步電梯曳引機(4m/s型)項目入選山東省首臺(套)技術裝備及關鍵核心零部件項目。
李長明先后牽頭與山東建筑大學、沈陽工業大學合作建立了產學研基地;與國家稀土永磁電機工程技術中心,中國工程院唐任遠院士建立了院士工作站;成立了省內第一家稀土永磁同步電機工程技術研究中心;與中科院潘際鑾院士合作建立奔速電梯焊接技術院士工作站;與中國工程院陳予恕院士組建了“高端鋼繩技術院士工作站”。這些研發平臺的成立與運行極大地提高了公司的科研實力,增強了公司的技術力量,使得公司在2015年成功通過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復審,提高了產品的技術制造水平和質量,為公司產品出口促進“一帶一路”建設等長遠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2014年底,公司中標格魯吉亞歐洲青奧會場館電梯項目,達成了5年提供4000臺電梯的合作意向。2015年12月,公司產品又出口哈薩克斯坦,并中標該國2017年世博會重要場館電梯項目。2016年度公司電梯出口國外達200余臺。目前公司已在格魯吉亞投資建廠,并收購哈薩克斯坦一家企業。
2017年9月11日,奔速電梯與哈薩克斯坦的阿拉木圖阿拉套電梯制造公司簽約,成立研發中心與人才交流中心,在阿拉木圖市成立中亞地區最大的電梯實驗室,推動公司對外銷售電梯設備的同時,也輸出技術和人才。以李長明為首創建的奔速電梯工業園目前累計已完成投資2億多元,建成10萬余平方米的生產車間和百米高電梯試驗塔、研發中心及配套設施,形成年產3000臺電梯的生產能力,并實現了整機產品智能化到高端部件專業化的生產。
周震:新能源產業的領路人
1981年6月出生的周震,畢業于北京大學物理學院,獲得博士學位。先后在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伊利諾大學香檳分校以及特拉華大學學習,回國后進入中國科學院上海硅酸鹽研究所工作,2012年帶領團隊創立山東希格斯新能源有限責任公司,現任山東希格斯新能源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先后參與、領導過國家高技術研究發展計劃(863計劃)、國家青年科學基金、美國薄膜太陽能研發等項目,獲得萊蕪企業界特別貢獻人物、嬴牟產業領軍人才等榮譽稱號,并被聘請為中國礦業大學大學生創業導師和大學生成長與發展特聘專家。
說起創業,周震坦言這源于美國專家的一句話,他在美國留學時,一次與外國專家聊天的過程中,外國專家描述中國銅銦鎵硒太陽能電池產業的一句“ZERO”讓他頗有感慨。國外太陽能電池已經發展到了第二代,而中國卻依然在一代晶體硅太陽能電池的老路上踟躕前行。作為可再生的新能源,太陽能電池在未來中國發展中所占的分量有多重,他再清楚不過。“作為專業研究人員,我有責任把這個技術帶回國內,實現更好發展。”為了把國外的技術在國內發揚光大,周震帶領他的團隊毅然決定回國創業,并于2012年帶領團隊創立山東希格斯新能源有限責任公司,帶領團隊研發了“銅銦鎵硒(CIGS)太陽電池系列光伏發電系統生產技術”,將工藝技術完全集成到生產設備中,形成了一套完整具有獨立知識產權的新型光伏生產技術。生產的CIGS光伏組件順利通過了TUV認證,生產組件效率可達14.63%,處于行業領先水平。同時對CIGS組件生產技術與設備革新與改進,研發了太陽能高效利用集成材料,成為綜合利用太陽資源全新課題,材料的陷光功能和光波長分段吸收功能幾近把太陽能吸收轉化為電能、熱能并儲存。
2014年6月,希格斯新能源的第一條銅銦鎵硒薄膜太陽電池生產線順利投產,7月承建的國內首個銅銦鎵硒分布式電站順利并網;8月承建的國內首個銅銦鎵硒BIPV順利并網;2015年底周震帶領團隊在萊城工業區(口鎮)桃花峪村建成CIGS及多晶硅混合式大型30兆瓦地面發電站,并于2016年1月29日順利并網驗收,成為全市首座并網的大型地面光伏發電站……短短幾年內,希格斯已經走上了快速發展之路。在周震看來,快速發展的背后是自主研發帶來的強大動力。“我們明白,要想與技術先進、生產經驗豐富的歐美企業同臺競技,我們必須走得更好更快更堅實!”周震說,對于希格斯這樣的高科技產業而言,擁有自主研發能力和自主知識產權意義重大。為了提升技術研發能力,希格斯每年都要投入大量的科研經費,公司還與北京大學建立了“產學研”合作關系,通過不斷開展技術革新和技術改造,始終保持產品應用上的領先地位。
新聞熱點
新聞爆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