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0日上午,濟南市委市政府新聞發布會召開,邀請市民營經濟發展局黨組書記、局長靳磊,共青團濟南市委黨組書記、書記黃曉廣,市城管局黨組副書記、副局長韓軍,市投資促進局黨組成員、副局長黨文慶,對疫情期間我市保障復工復產相關工作情況進行了發布。
民營企業重點項目全部開工
2月14日,全市金融支持中小微企業發展政銀企對接會上,向金融機構推出的1702家企業、339億元的資金需求中,市民營經濟發展局報送的有1201家,融資需求182億元,分別占70.6%和53.7%。據了解,目前已有30余家金融機構與企業對接。根據《疫情防控期間濟南市企業貸款風險補償實施辦法》,3月4日,市民營經濟發展局又在各區縣民營經濟工作部門推薦的基礎上,篩選出73家與疫情防控和居民生活密切相關的民營企業申報風險補償貸款,資金需求16.19億元。
在今年的270個市級重點建設項目中,民營企業實施的項目有110個,總投資5078.1億元,年計劃投資1112.1億元。其中,總投資過50億元的項目29個、過10億元的項目69個,列入省新舊動能轉換第一批優選項目18個,均比去年有較大提高。為推動民營企業重點項目復工建設,針對疫情帶來的不利影響,市民營經濟發展局積極配合相關部門,幫助企業和施工單位克服人員返崗、疫情防控、原材料供應、物流運輸等實際困難,按計劃開復工率達到100%。
2月15日,市民營經濟發展局會同市工商聯發出了《關于疫情期間減免經營用房租金的倡議書》,鼓勵經營用房業主(房東)弘揚中華民族患難與共、守望相助的優良傳統和新時代魯商精神,積極為承租商務樓宇、商場、店鋪、廠房的民營中小微企業和經營業戶減免房租或緩交房租。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已有齊魯鞋城、中恒商城、龍泰電商產業園等30多家業主單位,為7000家承租業戶減免租金上億元。
開通網絡招聘“空中通道”
據悉,2019年11月,我市啟動實施了“青鳥計劃·追夢濟南”行動,發揮共青團廣泛聯絡高校學子的優勢,以高質量就業、實習實踐、“雙創”空間和校地合作為四大支撐,服務青年學子和人才來濟干事創業,推動“引鳳還巢”。截至目前,“青鳥計劃”線上服務平臺發動29286名大學生在平臺注冊,活躍人次達331679,發布就業實習崗位2203個,總需求人數21337個。聚焦濟南籍高校學子和駐濟高校大學生兩大群體,通過發布招募令、聘任青鳥驛站站長等方式吸引高校大學生,建立起青年學子數據庫,目前已聯系濟南籍學子27245名,在北大、復旦等國內知名高校建立“青鳥驛站”22個,青鳥計劃朋友圈不斷擴大。對接高新區、省級經濟園區及山東省十強領軍企業等重點區域、行業企業800余家,進行崗位發布。
為進一步落實市政府穩就業26條,推動企業復工復產,我市推出“青鳥回巢 共贏未來”空中視頻直播活動。自3月份起,區分各區域、各行業、各高校實際,按照每周2場次密集頻率,連續開展8場大型網絡招聘,通過開通網絡招聘“空中通道”,實現企業用工和人才求職供需精準對接,幫助廣大高校畢業生足不出戶解決就業難題,幫助有用工需求的企業盡快復工復產。
舉辦重點開發區科技密集型企業專場,目前確定準備發布崗位1100多個,涉及職位1.2萬個;舉辦重點企業專場,對接浪潮集團、中國重汽、齊魯制藥等省十強產業集群領軍企業及一批省屬國有企業,預計發布崗位320多個,涉及職位3550個;舉辦重點外資及港澳臺外向型企業專場,聯合市委臺辦、市投促局對接高新科技產業園、數字健康服務平臺等一批外資項目和港澳臺項目,征集涵蓋外匯經紀、廣告設計、醫學檢驗、市場推廣等各類專業就業崗位160多個,涉及職位2300多個;舉辦市屬高校應用型人才推介專場;聯合市屬各高校推出人才推介專場,圍繞13所市屬高校學生群體特點和專業領域特長,面向用人單位廣泛宣傳推介各高校畢業生,增強招聘的針對性,滿足不同企業用工,幫助市屬高校畢業生解決就業問題。
沿街商鋪可采取靈活形式經營
疫情防控期間,市城管局會同市住建局組織人員,對所有能夠復工的工地,提前介入、主動上門、靠前服務,深入工地現場調查勘測、指導防控、幫助辦理準運手續、幫助復工復產,對建設項目復工前的渣土處置聯合審驗采取即報即審,壓減勘驗審查時限,保障建設項目及時開工。同時,公開服務電話:85596023,為建設、施工、運輸企業提供業務咨詢、業務協調和消納處置場所信息服務(信息查詢網址:http://jnzf.jinan.gov.cn/)。目前全市規模以上已復工外運建筑垃圾的工地達到30余處。
建筑垃圾消納場“應開盡開”。加強與各級疫情防控指揮部的溝通協調,印發了《關于做好建筑工地開工后消納場(點)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組織全市建筑垃圾臨時消納場,按照疫情防控要求,全面復工,應開盡開,最大限度保障建設項目建筑垃圾消納。截至目前,全市正在運行臨時消納場10處、渣土直接利用點361處。
渣土運輸開辟“綠色通道”。向132家建筑垃圾運輸企業下發了《關于做好建筑垃圾運輸企業新冠病毒疫情防控和安全生產工作的通知》,指導運輸企業加強疫情防控,加強車輛、辦公場所消殺,加強返崗人員培訓。并根據企業和工地的施工條件,確定合理的線路,開辟綠色通道,指導運輸企業與建設項目對接,加快項目復工。除撒漏、亂倒、未取得建筑垃圾處置核準手續擅自施工等行為外,一般違規行為以現場糾錯教育為主、行政處罰為輔,避免違規停工。
為支持個體工商戶全面復工復產,沿街商鋪在與城管部門簽訂《疫情防控期間經營承諾書》的前提下,可于每日9點至19點,利用店前空置場地有序擺賣和采取開放窗口、即買即走等靈活形式進行經營。
同時,督導各區縣城管執法部門把嚴格執法與熱情服務相結合,實施服務優先、教育引導優先策略,對開業餐飲店、臨街經營店面實行預先提醒,減少店面經營過程中的違法行為,對于輕微違法違規行為及時予以糾正,初次違反并及時改正的不予行政處罰。
疫情期間,市城管局嚴格落實環衛設施防疫消殺工作,對全市904座公共衛生間每日不少于3次全覆蓋消殺作業;對1.5萬個果皮箱全部采取套袋管理,在落實“一日兩清掏、一擦拭”的基礎上,每日開展2次消毒殺菌;對1000余輛大型道路保潔車輛進行清洗消殺,確保車體整潔、衛生適用;聯合衛計委、園林等部門制定疫情消殺方案及規范,指導全面防疫消殺工作。根據復工復產企業人員增多、生活垃圾劇增的特點,市城管局在做好生活垃圾收集消殺和收集作業人員自身防護的基礎上,科學合理的安排生活垃圾收運路線,調整收運頻次,確保生活垃圾日產日清。將定點醫療機構發熱門診、集中醫學觀察點、居家隔離點(戶)的廢棄口罩及生活垃圾全部納入醫療廢物管理,由醫療廢物處置單位負責收運處理;對普通居民廢棄的口罩實施專桶專收專門處理;對普通居民的生活垃圾,在原作業的基礎上加大消殺和收運人員的防護力度,盡全力切斷病毒交叉感染途徑。
一批重大在談簽約項目落地
疫情期間,市投資促進局加大政策調節和幫扶力度,多角度調動積極性,引導各方逆勢而上,打贏疫情防控“窗口期”招商引資主動仗,3條硬措施納入全市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53條政策。一是注重激發企業的內生動力。對疫情期間外資企業實際到賬外資翻倍獎勵,單個項目獎勵金額最高由1000萬元提高到2000萬元(房地產項目除外)。這條政策,旨在鼓勵企業主動加大投資、擴大規模,特殊時期給予特殊支持。二是注重強化區縣主體的發展定力。對全市疫情期間實際到賬外資總量前7名且增幅為正的區縣給予獎勵,前三名各獎勵200萬元,4-7名各獎勵100萬元。這條政策,旨在提高區縣工作主動性、創新性,力爭特殊時期取得特殊成效。三是注重體現要素供給的吸引力。對實際使用外資500萬美元以上的“十強”產業項目,實行即時供地。這條政策,旨在保障重點項目要素供給,激發企業投資意愿。截至3月9日,我市894家外商投資企業已復工,復工率達到93.7%,其中制造業、服務業復工企業分別為302家和553家,復工率分別為97.7%和86.9%,近期計劃復工企業44家。疫情期間,全市投促系統按下線上招商“加速鍵”,積極創新招商方式,開展“屏對屏”招商、“云端”洽談,一批重大在談簽約項目落地。在全省重點外資項目視頻簽約儀式上簽約項目10個,世界500強項目2個,總投資額近40億美元。在談項目219個,香港衡寬國際高新科技產業園以及新韓銀行山東功能性總部、瑞士ABB公司交通裝備山東總部等總部型項目正在加快推進。此外,針對全市十大千億產業和特色產業集聚區,精心策劃包裝75個全市重點招商推介項目,下一步將優選項目面向全球招商。 (本報記者 張茜)
新聞熱點
新聞爆料